close

孩子的天性會想要表現出自己內在美好、良善的一面,但是因為環境的關係

讓孩子出現了偏差的情況,孩子變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當孩子不守秩序

、不守規矩時,其實他的內在是痛苦的!因為孩子知道自己守規矩,但是應

該要遵守又不能控制,因為他受到內在負面能量的影響而做出不當行為,此

時孩子的內心是後悔又懊惱。若想讓孩子恢復良善的一面,就必須找出孩子

感興趣的事物讓他能專注其中,也就是讓孩子自由選擇→專注操作→反覆練

習,如此一來孩子內在的惡魔、負面能量就可消除。





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是紮根的教育,孩子若無法在環境中找到有趣

的工作,就無法符合內在需求,也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、動作也沒辦法

協調。另外環境的改變也會造成孩子巨大的痛苦,但是這些都可以藉由日

常生活的活動讓孩子專注其中,當孩子能在環境中自由選擇想做的事時,

就會慢慢的穩定下來,再經歷工作的過程,及活動的週期,孩子就會逐漸

發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。





孩子的內心正為自己無法控制的行為煩惱、恐懼時,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幫

助孩子,而不應該認為孩子是在搗蛋、挑戰大人的權威。孩子不好的行為

不會因為成人的說教、管教而改變。當孩子對工作有興趣時,他自然而然

的從工作中藉由不斷的重複操作來提升專注力、也藉著自我挑戰克服困難

來提升自我成就感,孩子的成就感不是透過成人的稱讚而建立的,是透過

自己的經歷克服困難所營造出來的真實感受。





當我們了解孩子最深處的痛苦後,我們內心的觀感就會有更多的包容;看

待他們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,例如:某日我發現一位比較好動的A小孩,

他不在教室內工作,反而跑到教室外的陽台,然後一直蹲在門口,我不動

聲色的觀察他,之後,才發現原來他在觀察螞蟻,我仍持續的觀察,後來

他拿來了掃把,開始掃螞蟻。這時我過去問他,你為什麼要掃螞蟻,他說:

「我擔心小朋友去收餐墊時會被螞蟻咬」。我就請他要小心,掃完後來找

老師。他掃完螞蟻後,又擴大範圍掃其它的地方,其專注的神情是完全不

受外界打擾,不論孩子的說話聲,或音感鐘的悅耳聲,所以我沒有打斷他

這段專注的時刻。這時另一位老師很緊張的跑來對我說:「你有沒有看到A

小朋友他他不見了」。我使了一個眼神說:「他在外面」。這位老師就從門

口看出去,然後說:「他怎麼那麼的認真」。當這孩子掃完整個陽台後,帶

著滿足的微笑來找我繼續其它的操作。從這個例子來看如果一開始我們就介

入並用成人的角度來看待,我們就不會發現到孩子真正的用意(擔心小朋友

被螞蟻咬)反而覺得為甚麼要浪費時間蹲在門口?而孩子也就不會從中展現

出認真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專注力,所以看待孩子的行為時不要太快以成人的

角度來下定論,需要有耐心、多觀察、等待一下,有時會有更美好的發現與

發展!





班上有個孩子最近變的非常沒有安全感,只要沒看見老師就會大哭大叫,和家

長溝通後得知這陣子爸爸與孩子互動時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說:「不愛你了我

要愛媽媽肚子裡的弟弟」,或是「媽媽生弟弟時不帶你去醫院了」,其實這些

話語並不會讓孩子變聽話,而只會令孩子心生恐懼沒有安全感,甚至為以後的手足

之情埋下陰影!




所謂人之初,性本善,孩子生命之初皆是良善的,偏差行為也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

是源自於成人不恰當的對待及貧瘠的環境,讓孩子的內在無法滿足而產生的。因此

當孩子‘不聽話’並不是孩子的問題,而是成人與孩子在互動上忽略了甚麼?這是

大人應該反省的。如果大人都能夠協助孩子專注的工作,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養

他的自我控制能力,這樣的教育才是所謂紮根的教育!




摘錄自http://www.mmresc.com.tw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whit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